Product-理論基礎

自天然經絡共振波技術
自天然根據 王唯工教授建立的氣血共振理論基礎,進一步開發出「自天然®經絡氣血共振儀」利用科學方式感應人體經絡的共振波;並透過西方微電流電導場理論,與經絡同步共振,刺激人體神經與微血管循環,激發人體自癒潛能;再透過 潘念宗醫師的整合醫學臨床應用,經由人體的新陳代謝機制,將體內有害的物質排出,淨化體內環境,促進身心健康


共振(Resonance)

就物理學而言,共振是指系統(通常為一線性系統)常容易隨著一些特別的頻率而產生振動,這種現象稱為共振,這些特別的頻率稱為此系統的共振頻率(resonant frequencies or resonance frequencies)。當系統處在這些共振頻率的振動時,即使微小的振動最後也可能形成大幅度的擺動。
共振發生時,系統除儲存力學能外,並將力學能轉換成兩種(或以上)不同的形式儲存,其道理如同單擺擺動過程中,動能與位能之間的轉換。然而一般而言,系統隨著擺動的過程,力學能會逐漸損失,此現象稱為阻尼現象(damping)。當阻尼很小時,系統的共振頻率幾乎等於系統自身的自然頻率(natural frequency)。其中自然頻率是指無強迫性的擺動頻率,或系統振動時能形成駐波的頻率。系統的自然頻率常常是多樣性的,而且與眾不同。

所有振動或波動都會產生共振現象,有所謂機械共振(mechanical resonance)、聽覺共振(acoustic resonance)、電磁共振(electromagnetic resonance)、核磁共振(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, NMR)、電子自旋共振(electron spin resonance, ESR)。共振可以使系統產生特定頻率的振動(如樂器原理),除此之外,共振也可以從複雜頻率組合的振動中,挑選出特定頻率的振動。

值得一提的是,物體共振時未必會發出聲音,如地震時,建築物與地震波產生共振,但我們並沒有聽到建築物發出聲音。若物體共振時發出人類聽得見的聲音,那麼我們稱之為共鳴。
天主教曉明女子高級中學物理科李忠義老師/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物理系蔡志申教授責任編輯


何謂經絡共振 ?
背景介紹 : 王唯工 教授 (1945 ~ 2017)
-台灣大學物理系學士、清華大學物理研究所碩士。

-1969 年因對中醫感到興趣,放棄史丹福及耶魯,選擇進入約翰霍浦金
斯大學生物物理系主攻神經科學。
-1973 年獲得博士學位。 曾任中山大學物理系創系主任、陽明大學醫工所所長,並在台大電機系醫工組、中國醫藥學院中醫所任職授課。
-1988 年首次製成脈診儀,在台大、榮總、中國醫藥學院等多處與西醫會診,並與黃維三、林昭庚、張步桃、張家訓、潘念宗、胡秀卿、鐘傑、崔玖等中西醫先進合作研究。在醫學工程領域多次獲頒國科會傑出獎,且因脈診之相關發明得到經濟部發明獎。
-其發明上的貢獻連續收錄於 Marquis 世界名人錄,並獲頒韓偉生物醫學工程服務獎章及文化部金鼎獎。

著有:《氣的樂章》《水的漫舞》《氣血的旋律》《氣的大合唱》《河圖洛書前傳》《河圖洛書新解》《以脈為師》 《以頸為鑰》《 以肺為宗》《以腎為基》等共十本書

第十一諧波 - 手少陰心經 (TBC)
第十諧波 - 手太陽小腸經
第九諧波 - 手少陽三焦經
第八諧波 - 手陽明大腸經
第七諧波 - 足太陽膀胱經
第六諧波 - 足少陽膽經
第五諧波 - 足陽明胃經
第四諧波 - 手太陰肺經
第三諧波 - 足太陰脾經
第二諧波 - 足少陰腎經
第一諧波 - 足厥陰肝經
總諧波 - 手厥陰心包經



 

甚麼是電導場刺激

自天然科技的 SMART 方案與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(NIH) 投入鉅資推動的 SPARC (Stimulating Peripheral Activity to Relieve Conditions ) 研究計畫目標一致;分別從中醫和西醫不同的理論角度切入,希望透過電導場的刺激,幫助人們緩解症狀、促進健康。

※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(NIH) SPARC 計畫網站     
https://commonfund.nih.gov/sparc


潘醫師的整合醫學臨床應用

潘念宗醫師曾任榮民總醫院病理部專科醫師、國立中國醫藥研究所顧問兼B型肝炎研究小組召集人、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臨床醫學指導委員和美國西雅圖 Bastyr University 自然療法醫科大學臨床指導教授、美國洛杉磯中國醫學科學院指導教授、美國「潘氏流程篩檢法」早期檢測乳癌發明人、寮國衛生署乳癌防治小組召集人… ,受教於黃民德、馬光亞、陳立夫…等中醫界先進,並曾任中華民國前總統  蔣經國先生專屬醫療小組團隊成員,中西病理醫學臨床經驗豐富。

潘醫師在  陳立夫先生的指示與支持下,致力於乳癌臨床研究30餘年,他在上千例的臨床研究中發現:石棉、汞、電磁波(邪氣)殘留堆積在人體特定經絡穴位和 LDA(生死穴)與 Melatonin Drop Time(死期)是乳房腫瘤及其他多種腫瘤形成及逆轉的關鍵,並發現若能藉由適切的自然能量協助,如:晨光、夕陽、大地、音樂、運動、森林、瀑布、負離子、SP水針、SP蜂蜜、SP118水…等透過太陽線上的微中子能量,便能從患者體內排出這些邪氣,而腫瘤幹細胞相關生物指標如:CD24、CD44 、CD133等也會隨之排出,進而大幅提高腫瘤患者術後存活率及生命品質,預防並避免早期病變的發生, 造福患者;是非常獨特與獨創的中西整合醫學臨床應用方法。